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疫情可发生在人间和畜间。染疫的病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布病不仅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为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保证在布病疫情发生和流行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布病疫情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我市布病发生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目的
掌握我市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二、控制原则
加强领导,统一指挥,部们协调,分级负责、最大限度地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三、应急控制措施
(一)县(区)地方病防治所、疾控中心,可视疫区污染和疫情威胁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淘汰病畜,疫区污染消毒等卫生处理,限制家畜活动,迅速诊断、治疗患者,及时向区、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工作情况。
(二)调查核实传染源,禁止所有家畜贩运、贩卖,及其产品买卖交易活动。
(三)根据疫情调查结果,各区、县地方病防治所、疾控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做好针对可能发生的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储备必要的诊断、治疗和消毒等药品和器械。
(四)在畜间疫情的流行区域扩大范围开展环境消毒等疫区卫生处理工作,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或蔓延。
(五)广泛性开展卫生科普宣传,防止因布病疫情的发生,而引发的社会恐慌,并及时向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通报疫情情况,以确保社会稳定。
四、发生人间布病疫情的应急反应
1、接到疫情报告后,疾病控制专家小组协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具体情况,提出疫情处理防控措施。
2、及时治疗布病患者,防止转为慢性,对密切接触者每进行常规检诊。
3、畜间要及时对家畜进行检疫,隔离健康家畜,淘汰病畜。
4、确定布病疫区范围。迅速划定布病疫区隔离圈。在隔离圈内,对疫点内全体人员进行检诊,及早发现可疑病人,限制隔离圈家畜外运。
5、切断布病传播途径。禁止在疫区内集市、集会等群体活动。
6、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讯速查明疫情发生的时间、传染源和感染过程、传播关系、病畜情况和密切接触者的数量、行踪和波及的范围等,对疫情作出全面评估。
7、开展疫区卫生处理。对病畜焚烧、深埋、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地方进行消毒。
8、建立每日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疫区内群众的检诊检疫工作。
9、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科普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附件:
发生布病疫情时的处理程序
1、卫生防疫人员在接到布病疫情报告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出发,迅速到达疫区现场,立即开展流调、消杀工作。
2、参加疫区处理工作人员,在进入疫区现场之前,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隔离消毒制度。
3、进入疫区后,立即开展流行病调查,核实诊断,查明首例患者,通过询问病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流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予以确诊,并详细填写流调表及个案调查表。
4、对确诊的病人,进行及时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诊。
5、对疑似病例,注意及时走访、观察。
6、进行病原学检测,静脉血2ml,分离血清。
7、确定疫区范围。
(1)隔离圈:在村、屯,以病畜、病人家庭为中心,把可能被污染的地方划为小隔离圈(一个庭院或一栋房屋)。
(2)对疫区内的家畜要全部进行检疫,对隔离家畜延长观察15天,并用同样方法复检。
(3)疫区内可参加生产劳动,但禁止家畜流动和外运,实行圈养,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8、对疫点、疫区进行消毒
(1)室内消毒选择1%-3%漂白粉上清液或1%-3%来苏儿溶液。
(2)室外被污染的场地和圈所消毒选择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
(3)日晒,将畜圈顶棚拆除。
9、疫情报告 在疫区处理过程中,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疫情和疫区处理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解除疫情封锁。
10、解除疫区
(1)疫区处理工作已达到规定要求全部完成。
(2)经调查,疫区内确实达到无病畜。
(3)搞好了室内外环境卫生。
(4)自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再无新病人发生。
(5)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查后,认为已达上述规定,经上级批准后,方可宣布解除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