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0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HUS和TTP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暴发和流行,其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几年,我国已陆续有十多个省份在食品、家禽、家畜、昆虫、腹泻病患者中检出该致病菌,存在着疫情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为了有效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1、在抚顺地区,两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疑似病例;
2、在抚顺地区,两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确诊病例。
四、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执行,即:
1、疑似病例标准
(1)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
(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3)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抗原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其中(3)为新增标准。
2、确诊病例标准
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
(1)从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或恢复期血清0157 脂多糖(LPS)IgG抗体呈4倍升高;或经蛋白印记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0157LPS、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
(2)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
(3)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五、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对于既往无疫情的地区发生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确诊病例时,可按照本预案执行。
六、对策与措施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粪样、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在疫区必须对饮用水源进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取样检测。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病人的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原则上不用止泻药和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人和疑似病人(包括粪便标本O157抗原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的腹泻病人)禁止使用抗生素。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
疫区内的其他一般腹泻病人应慎用抗生素。对密切接触者可进行预防性服药,首选微生态制剂。
7、消毒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病家和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粪、尿、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8、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9、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让群众知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加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者的病情,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要让群众知道,充分加热可有效杀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10、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1、建立哨点监测制度:处理爆发疫情时,可建立临时的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腹泻病疫情动态报告等。
12、加强对水源的管理
对生活供水系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13、严格管理疫区家禽、家畜
实行圈养,避免人畜混居,禽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卫生监督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可经疫情 应急处理专家组核定,转入常规监测防治。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在1个月内向上级部门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
下一篇:放射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